<<李若谷传>>的译文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05 09:41:36
<<李若谷传>>出自<<宋史>>

李若谷,字子渊,徐州丰县人。小时就成了孤儿,外出游学,寄食在洛阳有婚约的岳父(当时还没有成婚)赵况的家里,于是把父母安葬在缑氏(地名,在洛阳境内)。考中进士,被选拔补为长社县的县尉。州里修葺兵营,要求百姓捐献木材,让各县县尉办理此事,而县尉们以百姓捐献的木材不符合标准为借口,经常退回并申斥他们,打算难为难写捐献的人,借机收取贿赂;李若谷丈量木材,分别按长短、大小分为不同的标准,放置在庭院里,使百姓自己照着捐献。改任为大理寺丞、宜兴知县。官市上的湖洑(地名,在宜兴县内)茶,规定每年每户的税额是多少,一般贫穷的人家的收入都被征收光了,李若谷开始按户籍逐户进行检验。质量差的茶按照旧的规定要被官府没收,李若谷下令把劣质茶还给百姓,允许他们转卖来补偿应缴纳的税额。又升任为连州知州。宋真宗将要去参拜太清宫,选拔李若谷为亳州通判(官职名)。多次升迁到度支员外郎、权三司户部判官,调外任担任京东转运使。恰逢黄河在白马(地名)决口,调取筑堤用的柱桩,他的同事卢士伦按照三司的授意,加紧逼扰州县的百姓,而李若谷对百姓采取宽松的政策。卢士伦不高兴,向朝庭诬陷他,李若谷调任为陕州知州。强盗聚集在青灰山,很长时间都没有解散,李若谷派官吏手持公文去招降他们,盗贼们杀了其中的乱党后就归顺了。李若谷又改任梓州知州。
天圣(宋仁宗年号)初期,李若谷担任判三司户部勾院。出使到契丹,到宫里辞别皇帝,他没有等在垂帘外边接受询问,竟直接到长春殿奏事,于是罢免官职,改任荆南知州。当地的豪族元甲倚仗祖上的恩荫多次犯法,李若谷对他施了杖刑,说:“我替你的父亲、兄长教训你。”王蒙正当时担任驻泊都监,倚仗和太后有姻亲骄横放纵,李若谷绳之以法。监司偏袒王蒙正,上奏改任李若谷为潭州知州。
洞庭湖上的盗贼多次拦截商人的船杀人,把尸体扔到水里。一次捕获了一个盗贼,因为没有尸体作为证据,犯人总是能够赎出死罪,发配到别的地方。不久又逃回来,重新成为劫贼,李若谷捉拿到他,在市上斩了他。从此贼寇慢慢少了。多次升迁到太常少卿、集贤殿修撰、滑州知州。黄河冲蚀韩村的河堤,他连夜骑马前往,督促兵士建造大埽(筑堤用的一种材料),到早上大堤就筑好了。以右谏议大夫的身份担任延州知州。延州有东西两城夹在黄河两边,到秋、夏两季水满溢出,两岸都坍塌了,用度无法计算。李若谷于是用石板造河岸,又用巨木压在上面,后来虽多次经过河水冲刷,